一、 什么是遙感
“遙感”,顧名思義,就是遙遠地感知。傳說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就具有這樣的能力。人類通過大量的實踐,發現地球上每一個物體都在不停地吸收、發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種人類已經認識到的形式- -電磁波,并且發現不同物體的電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遙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來探測地表物體對電磁波的反射和其發射的電磁波,從而提取這些物體的信息,完成遠距離識別物體。
例如,大興安嶺森林火災發生的時候,由于著火的樹木溫度比沒有著火的樹木溫度高,它們在電磁波的熱紅外段會輻射出比沒有著火的樹木更多的能量,這樣,當消防指揮官面對著熊熊烈火擔心不已的時候,如果這時候正好有一個載著熱紅外波段傳感器的衛星經過大興安嶺上空,傳感器拍攝到大興安嶺周圍方圓上萬平方公里的影像,因為著火的森林的熱紅外波段比沒著火的森林輻射更多的電磁能量,在影像著火的森林就會顯示出比沒有著火的森林更亮的淺色調。當影像經過處理,交到消防指揮官手里時,指揮官一看,圖像上發亮的范圍這么大,而消防隊員只是集中在一個很小的地點上,說明火情逼人,必須馬上調遣更多的消防員到不同的地點參加滅火戰斗。
上面的例子簡單的說明了遙感的基本原理和過程,同時涉及到了遙感的許多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不同物體具有不同的電磁波特性這一基本特征外,還有遙感平臺,在上面的例子中就是衛星了,它的作用就是穩定地運載傳感器。除了衛星,常用的遙感平臺還有飛機、氣球等;當在地面實驗時,還會用到地面象三角架這樣簡單的遙感平臺。傳感器就是安裝在遙感平臺上探測物體電磁波的儀器。針對不同的應用和波段范圍,人們已經研究出很多種傳感器,探測和接收物體在可見光、紅外線和微波范圍內的電磁輻射。傳感器會把這些電磁輻射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為原始圖像。原始圖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處理,才能提供給不同的用戶使用,他們才能用這些處理過的影像開展自己的工作。
由于遙感在地表資源環境監測、農作物估產、災害監測、全球變化等等許多方面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它正處于飛速發展中。更理想的平臺、更先進的傳感器和影像處理技術正在不斷地發展,以促進遙感在更廣泛的領域里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 遙感圖像有什么用途
就像我們生活中拍攝的照片一樣,遙感像片同樣可以“提取”出大量有用的信息。從一個人的像片中,我們可以辨別出人的頭、身體及眼、鼻、口、眉毛、頭發等信息。遙感像片(圖像)一樣可以辨別出很多信息,如水體(河流、湖泊、水庫、鹽池、魚塘等)、植被(森林、果園、草地、農作物、沼澤、水生植物等)、土地(農田、林地、居民地、廠礦企事業單位、沙漠、海岸、荒原、道路等)、山地(丘嶺、高山、雪山)等等;從遙感圖像上能辨別出較小的物體如:一棵樹、一個人、一條交通標志線、一個足球場內的標志線等。大量信息的提取,無疑決定了遙感技術的應用是十分廣闊的,據統計,有近30個領域、行業都能用到遙感技術,如陸地水資源調查、土地資源調查、植被資源調查、地質調查、城市遙感調查、海洋資源調查、測繪、考古調查、環境監測和規劃管理等。
由于遙感技術是從人們一般不能站到的高度去“拍照”,故從宏觀視野上,也有著人力所不能及的優勢。
三、 遙感的分類
(1)按遙感平臺的高度分類大體上可分為航天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遙感。
航天遙感又稱太空遙感(spaceremotesensmg)泛指利用各種太空飛行器為平臺的遙感技術系統,以地球人造衛星為主體,包括載人飛船、航天飛機和太空站,有時也把各種行星探測器包括在內。
衛星遙感(SatelLiteremotesensing)為航天遙感的組成部分,以人造地球衛星作為遙感平臺,主要利用衛星對地球和低層大氣進行光學和電子觀測。航空遙感泛指從飛機、飛艇、氣球等空中平臺對地觀測的遙感技術系統。
地面遙感主要指以高塔、車、船為平臺的遙感技術系統,地物波譜儀或傳感器安裝在這些地面平臺上,可進行各種地物波譜測量。
(2)按所利用的電磁波的光譜段分類可分為可見反射紅外遙感,熱紅外遙感、微波遙感三種類型。
可見光/反射紅外遙感,主要指利用可見光(0.4-0.7微米)和近紅外(0.7-2.5微米)波段的遙感技術統稱,前者是人眼可見的波段,后者即是反射紅外波段,人眼雖不能直接看見,但其信息能被特殊遙感器所接受。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是,其輻射源是太陽,在這二個波段上只反映地物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根據地物反射率的差異,就可以獲得有關目標物的信息,它們都可以用攝影方式和掃描方式呈象。
熱紅外遙感,指通過紅外敏感元件,探測物體的熱輻射能量,顯示目標的輻射溫度或熱場圖象的遙感技術的統稱。遙感中指8—14微米波段范圍。地物在常溫(約300K)下熱輻射的絕大部分能量位于此波段,在此波段地物的熱輻射能量,大于太陽的反射能量。熱紅外遙感具有晝夜工作的能力。
微波遙感,指利用波長1—1000毫米電磁波遙感的統稱。通過接收地面物體發射的微波輻射能量,或接收遙感儀器本身發出的電磁波束的回波信號,對物體進行探測、識別和分析。微波遙感的特點是對云層、地表植被、松散沙層和干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又能夜以繼日地全天侯工作。
(3)按研究對象分類可分為資源遙感與環境遙感兩大類。
資源遙感:以地球資源作為調查研究對象的遙感方法和實踐,調查自然資源狀況和監測再生資源的動態變化,是遙感技術應用的主要領域之一。利用遙感信息勘測地球資源,成本低,速度快,有利于克服自然界惡劣環境的限制,減少勘測投資的盲目性。
環境遙感:利用各種遙感技術,對自然與社會環境的動態變化進行監測或作出評價與預報的統稱。由于人口的增長與資源的開發、利用,自然與社會環境隨時都在發生變化,利用遙感多時相、周期短的特點,可以迅速為環境監測。評價和預報提供可靠依據。
(4)按應用空間尺度分類可分為全球遙感、區域遙感和城市遙感。
全球遙感:全面系統地研究全球性資源與環境問題的遙感的統稱。
區域遙感:以區域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為目的的遙感信息工程,它通常按行政區劃(國家、省區等)和自然區劃(如流域)或經濟區進行。
城市遙感:以城市環境、生態做為主要調查研究對象的遙感工程。
四、遙感技術包括那些技術
遙感技術包括傳感器技術,信息傳輸技術,信息處理、提取和應用技術,目標信息特征約分析與測量技術等。
遙感技術依其遙感儀器所選用的波譜性質可分為:電磁波遙感技術,聲納遙感技術,物理場(如重力和磁力場)遙感技術。
電磁波遙感技術是利用各種物體/物質反射或發射出不同特性的電磁波進行遙感的。其可分為可見光、紅外、微波等遙感技術。按照感測目標的能源作用可分為:主動式遙感技術和被動式遙感技術。按照記錄信息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圖像方式和非圖像方式。按照遙感器使用的平臺可分為:航天遙感技術,航空遙感技術、地面遙感技術。按照遙感的應用領域可分為:地球資源遙感技術,環境遙感技術,氣象遙感技術,海洋遙感技術等。
五、遙感常用的傳感器有那些
常用的傳感器:航空攝影機(航攝儀)、全景攝影機、多光譜攝影機、多光譜掃描儀(Multi Spectral Scanner,MSS)、專題制圖儀(Thematic Mapper,TM)、反束光導攝像管(RBV、HRV(High Resolution Visible range instruments)掃描儀、合成孔徑側視雷達(Side-Looking Airborne Radar,SLAR)。
六、常用的遙感數據有那些
常用的遙感數據有:美國陸地衛星(Landsat)TM和MSS遙感數據,法國SPOT衛星遙感數據,加拿大Radarsat雷達遙感數據。
七、疆感技術系統包括那幾部分
遙感技術系統包括:空間信息采集系統(包括遙感平臺和傳感器),地面接收和預處理系統(包括輻射校正和幾何校正),地面實況調查系統(如收集環境和氣象數據),信息分析應用系統。
八、什么是圖象處理
遙感影像通常需要進一步處理方可使用,用于該目的的技術稱之為圖象處理。圖象處理包括各種可以對像片或數字影像進行處理的操作,這些包括圖象壓縮、圖象存儲、圖象增強、處理、量化、空間濾波以及圖象模式識別等。還有其它更加豐富的內容。
目前,主要的遙感應用軟件是ilwis、PCI、ERMapper和ERDAS。
九、遙感應用范圍
遙感應用范圍:陸地水資源調查、土地資源調查、植被資源調查、地質調查、城市遙感調查、海洋資源調查、測繪、考古調查、環境監測和規劃管理等。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